黄地老虎在黑龙江、辽宁、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一年发生2代,甘肃河西地区2~3代,新疆南部3代,陕西3代。成虫:黄地老虎,成虫昼伏夜出,在高温、无风、空气湿度大的黑夜最活跃,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。产卵前需要丰富的补充营养,能大量繁殖。黄地老虎喜产卵于低矮植物近地面的叶上。
幼虫:一般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,越冬场所为麦田、绿肥、草地、菜地、休闲地、田埂以及沟渠堤坡附近。一般田埂密度大于田中,向阳面田埂大于向阴面。3~4月间气温回升,越冬幼虫开始活动,陆续在土表3天左右深处化蛹,蛹直立于土室中,头部向上,蛹期20~30天。4~5月为各地化蛾盛期。幼虫共6龄。陕西(关中、陕南)第一代幼虫出现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,第二代幼虫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,越冬代幼虫出现于8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。卵期6天。1~6龄幼虫历期分别为4天,4天,3.5天,4.5天,5天,9天,幼虫期共30天。卵期平均温度18.5℃,幼虫期平均温度19.5℃。
黄地老虎分布也相当普遍,以北方各省较多。主要为害地区在雨量较少的草原地带,如新疆、华北、内蒙古部分地区,甘肃河西以及青海西部常造成严重为害。在新疆一些地区秋季危害小麦和蔬菜,尤以早播小麦受害严重。黄地老虎严重危害地区多系比较干旱的地区或季节,如西北、华北等地,但十分干旱的地区发生也很少,一般在上年幼虫休眠前和春季化蛹期雨量适宜才有可能大量发生。新疆大田发生严重与否和播期关系很大,春播作物早播发生轻,晚播重;秋播作物则早播重,晚播轻。其原因主要决定于播种灌水期是否与成虫发生盛期相遇,南疆墨玉地区经验,5月上旬无雨,是导致春季黄地老虎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。
黄地老虎诱芯防治对象:黄地老虎(Agrotis segetum)别名:土蚕、地蚕、切根虫、截虫。多食性害虫,为害各种农作物、牧草及草坪草。